国际教育学院

“国际视域中的教育发展与变革”—— 首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2019-10-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19年10月26日,由国际教育学院主办的题为“国际视域中的教育发展与变革”的首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在外研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直辖市,六十多所大学、教育研究机构及社会组织,还有西班牙、加拿大等国外大学的教师、研究人员和博士生,以及教育研究期刊和媒体的代表约260人出席论坛。

我校党委书记王定华、副校长贾德忠、国际交流处处长柯静、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生全等出席论坛。

论坛由我校特聘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主持。

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首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与会代表和嘉宾介绍了北外在新时代实现大学发展和加强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发展定位。他指出,在推动“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我国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工作者要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交流中承担时代使命。比较教育不仅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服务于国家战略的研究视域,一个学科,一个新的增长极。基于这样的考虑,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8年在原有教育学院基础上,正式挂牌组建成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外国际教育学院将凝练特色,发挥北外优势,突出比较教育,重视高等教育,兼顾政策法规,中外联合培养,实行双语教学,推出重要成果,服务“一带一路”,力求弯道超车,所以比较教育、国际教育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北外的学科优势也能够支撑这样的发展重点。与此同时,学校党委已决定超常规支持国际教育学院的发展壮大,在经费和政策上予以进一步倾斜,筑巢引凤,张开双臂欢迎海内外学者前来加盟,共同建设国际教育学院。

论坛开幕式后进入嘉宾演讲阶段。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教授,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施晓光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申素平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兼教育学院院长李树英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延平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主编、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叶赋桂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晓清教授,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韩梦洁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吴明海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曹文教授,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学术委员、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孙善学教授15位嘉宾分上下午两个阶段先后发表精彩演讲。

FD8B

下午阶段的嘉宾演讲,由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教育学院副院长周光礼教授主持。

浙江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宣勇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本科教育改革中的美国经验与中国道路”,探讨了本科教育改革中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及其关键性问题。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施晓光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从全球化发展和趋势出发,探讨了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比较教育学者和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担当和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申素平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国际视野中的教育法治”,从广泛的国际视野探讨了教育法治的法系、传统和国家地域差异,论证了进行国际比较借鉴、博采众长,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建设的问题。

西南大学副校长陈时见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比较教育研究与教育创新实践”,从比较教育学科的传统和变革出发,探讨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历史、传统、守正、创新和重构,以及比较教育研究在新时代的重要使命。

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李树英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大学的未来和未来的大学:大学学科发展的国际前瞻”,探讨了大学在为未来做准备的过程中,如何才能适应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提出课程是大学提供给社会的重要产品的命题,分析了以课程为核心,推动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师也要适应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发展等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孟繁华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我国教育政策的范式演变”,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教育政策实现公共参与、多项性混合权力模式创新等范式转变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延平教授的演讲主题为“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一带一路”倡议”,探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教育交流中引发的新视域、新问题、质量观和创新要求等一系列前沿性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实现对“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研究全覆盖”,探讨了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应关注所有国家的文化,明晰教育合作原则,政府引领民间主体,共商共建、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互赢,文化教育的研究应实现“一带一路”国家全覆盖等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洪成文教授的演讲主题为“谁是教育改革的主要推手: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国际视域中教育改革的推动力量、借助力量,研究力量与决策部门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叶赋桂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探讨了比较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发展,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工作,以及比较教育的国别区域研究和中国话语、中国指标、中国理论等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高晓清教授的演讲主题为“基于中、日、俄、美四国比较的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探讨了科技术语拉丁字母化对科技创新和教育的作用和影响,从保文化、转重心的角度提出了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政策建议。

汕头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韩梦洁教授的演讲主题为“美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历史变迁、入学机会及影响因素”,介绍了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人口资源、公共资源、私人资源等在推动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中的作用和影响。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吴明海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了民族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如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服务的问题。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集团首席学术官曹文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从国际学校的定义看中国特色的国际学校”,探讨了东西方对“国际学校”的不同定义,具体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领域“国际化特色学校”的特征和学校教育各个层面国际化办学理念的实践。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校长孙善学教授的演讲题目是“比较教育视野下的职业教育”,从广阔的国际视野探讨了职业教育的多样性,并通过比较研究探讨了国际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发展变化趋势。

嘉宾演讲结束后,北京外国语大学贾德忠副校长致闭幕词。他说,本次论坛邀请了比较教育专家和教育研究多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领域和学科专业视角进行国际比较,拓展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视域。围绕论坛主题,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做了精彩的演讲,深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地区教育所面对的各方面问题及挑战,对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进行多维度深入研究比较,既有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探讨了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与创新实践,又有结合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呈现教育各领域发展变革的国际前瞻。既探讨了国际视域下的本科教育改革、职业教育发展和教育法治建设等重要议题,又从中国特色和中国道路出发,分析了科技创新与教育改革的关系,反思了国际学校的建设历程。此外,还着眼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大发展战略,总结了我国教育国际交流的成效与问题,探讨了“一带一路”国家文化教育研究的前沿问题。各位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分享了他们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和深化了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研究的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不仅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新思考,而且对比较教育的使命和挑战做出了积极回应,研讨了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前沿问题,表现了比较教育发展的时代性、学科性和系统性。因此,本次论坛的闭幕并不是结束,而是新发展的一次新的起步。未来,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通过交流沟通、研究借鉴、国际合作、取长补短,既促进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又为国际社会传播中国优秀教育经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为实现这个美好愿景,比较教育需要承担相应使命,比较教育学者应为此不懈努力。最后,他祝愿比较教育研究和国际教育蓬勃发展,也期盼与各兄弟院校及学术组织在比较教育研究和国际教育发展中加强合作,携手推进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的未来发展。

论坛结束后,与会代表还实地参观了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国际教育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