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学院

公钦正博士

发布时间:2024-11-2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公钦正,中共党员,管理学博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比较高等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政策研究。在《光明日报》《中国高教研究》《Asia Pacific Education Review》等期刊报刊发表论文20余篇,合著著作4部,主持或参与1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院校级课题,相关政策专报获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示,部分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教育文摘周报》转载。获本科、硕士、博士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等荣誉。邮箱:gongqinzheng@bfsu.edu.cn。


教育背景

2020.09- 2024.06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 博士

2018.09- 2020.06 中国人民大学 行政管理专业 硕士

2014.09- 2018.06 河南大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科


代表成果

公钦正. 矩阵结构中的学术职业:大学教师评价新框架——基于巴黎-萨克雷大学的案例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3,(01):93-100.

公钦正,吴秋翔.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规训悖论及其突破[J].江苏高教,2023(09):75-82.

公钦正,李秀坤.“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3(04):70-83.

公钦正. 继承与转型:法国大学教师评价体系研究[J]. 外国教育研究,2023,50(01):113-128.

公钦正,周光礼,张海生. 知识转型与组织应对:文科见长大学改进发展研究——以耶鲁大学为例[J]. 现代大学教育,2022,38(06):65-74+113.

公钦正. 国家级特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深圳、浦东经验的雄安新区高等教育规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1,20(06):55-64.

公钦正,张海生. 新文科人才培养何以实现——基于中英两所大学PPE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案例研究[J]. 重庆高教研究,2022,10(02):87-98.

公钦正,张瑞. 人文社科类博士研究生选择就业地区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21,(10):112-119.

公钦正. 新加坡高等教育与自由贸易港协同发展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1,(03):116-133.

公钦正,张海生. 高等教育国家品牌如何形塑?——基于信号理论的新加坡个案研究[J]. 现代大学教育,2021,37(04):66-76.

公钦正,李若冰. 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现状及其社会学阐释[J]. 教学与管理,2020,(24):22-25.

公钦正,薛欣欣. 南非后种族隔离时期高等教育招生政策变革及其启示[J]. 重庆高教研究,2020,8(01):93-104.

公钦正. 新加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经验与思考——以新加坡国立大学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9,(04):25-27.

公钦正,赵亚丽.新时代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应然与实然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41(10):27-33.

周光礼,公钦正. 扎根中国大地创建新型大学——论中国共产党早期办学实践的内在逻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1,42(03):7-16.

周光礼,公钦正. 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高等教育百年:一项问题史的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21,(05):1-10.

周光礼,公钦正. 高校人才,如何将“职业”变成“志业”[N]. 光明日报,2023-05-09(14).

张海生,公钦正.数据密集型社会科学发展的经验及启示:一个国际案例的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23,11(05):62-73.

张晓京,公钦正. 讲好奥林匹克教育中国故事:更全面更健康更美好[J]. 中小学管理,2022,(02):41-44.

叶阳永,公钦正. 谁在做中国公办高职院校校长——遴选任命制度视角下高职院校校长特征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0,(01):79-101.

孙晓东,公钦正.把握党的青年工作规律 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实效[J].北京教育(德育),2023(06):93-96.

张海峰,公钦正.理工类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大类培养的挑战与对策——以B大学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8(05):111-118.


主要科研项目

1.主持人,人工智能学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2XNH066)

2.主持人,数据密集型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启示,中国人民大学“交叉创新研究计划”学生项目

3.主持人,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中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23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子课题(23JZD044)

4.主要参与者,雄安新区教育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2019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大(重点)项目(AGA190011)

5.主要参与者,部分发达国家高校教师评价的典型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教育部委托课题(22JGWT0002)

6.主要参与者,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及其在高校评估认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教育部评估中心专项任务项目

7.主要参与者,时代新人培育针对性科学化机制研究,教育部思政司专项任务项目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国际教育学院

友情链接